好课是什么?

zlfdalong3个月前未分类35

教者面对教材要经历一个由认知、进入、统摄、研究的过程,"能进能出","深入浅出",经过把书读"薄",把书读"厚"的反复循环。精深地研究教材,如果教材是一个"点"的话,那么你掌控的宽度应是十个点,二十个点组成的"面";如果教材的深度是1米的话,那你一定要追寻到它的地下源头,"挖"到这个问题学科研究的最前沿。这样说并不是在一节课的课堂教学中全面地展示这种宽度和长度,而是要教者首先要在思想里拓展出一个充裕的空间,才能裕如地应对一切,才会"游刃有余"。刚才讲到的宽度、长度是通过阅读学习就可以达到,在一个资历讯发达开放的时代,做到这个一点不难,问题是如何取舍、如何契入、如何推进、如何突破,如何推陈出新、点铁成金、别出心裁。这就要取决于课堂教学的第三个维度:高度。认识的高度、设计的高度,掌控的高度、教育理论的高度。一节课是上给学生听的,这个说法不正确;一节课是老师和学生一起自己上给自己听的,有点道理。好课不仅要感动自己,激发学生,同时,更要震撼听课者。高科技等等外界的东西,固然令人羡慕,但决不会令人敬佩,只有你课堂的思想、智慧的高度才能使人心悦诚服、叹为观止。


老师上课一般都崇高"结构清晰"、"层次分明",讲究转承起合。这样的课便于驾驭和控制,但在课堂上这种意识太强会进而变为一种"意志",临驾于学生之上,使得课堂层次"硬化"为结构,使得"启发"变为"诱导"甚至"诱骗"。老师对学生思维发生过程缺少足够的耐心和等待,所谓"思考一会儿",所谓"小组合作讨论"成为热热闹闹的"摆设",学生的精神缺少"合成"、"反应",有的只是知识在一个平面上量的扩大,各种的题型同等级的迁移叠加,思维的疆域没有拓展,思维的高度没有提升。在知识问题上皮亚杰的"最近发展区"的理论可以参考,其实在思维领域也同步存在这样的问题,学生已有的知识已经形成了稳定结构,同时也形成相对的思维一种均衡。我们问题的契入,要落足于最新发展区,并且由一个问题地"引爆",打破他已有的均衡,要使它困感,使它迷惘,使他失衡。然通过学习、讨论、建构起新高度上的新的均衡,并同时要埋伏下一次打破均衡的因子。

这是一种课堂由"乱"向"治"的螺旋式上升的过程,这里提醒我们:一、要敢于让学生思维"乱"、"迷感",这就是孔子所谓"愤悱"状态,这样才能找到"新生知识"与"旧有知识"结构上的链接点。二、只有真正打破了学生的知识、思维均衡,才真正调动起学生的注意、兴趣。为什么课堂上学生参与度、兴奋度不高,除了反思教师的教学技巧,亲和力等问题之处,反思一下你提的是"真问题"还是"假问题",是你的问题,还是学生的问题,是非常必要的。三、课堂自然是要解决问题,使得学生经历"均衡→不均衡→新的均衡"过程,这样一种"解构和建构"的循环,不是以解决所有问题为"能事"的,带着问题进教室的学生,在探究合作解决了问题,同时还要带着更多问题和疑问,尤其是带着进一步探究的兴趣走出课堂的这才是真的成功。


返回列表

上一篇:好课搜网

没有最新的文章了...

相关文章

好课搜网

关于好课的标准见仁见智、众说纷纭,多种因素纠葛和影响下有分歧是必然的,但决不至于美丑不分或以丑为美,以美为丑,所以,结合个人的浅见,谈谈好课要处理好下列一些关系。课,尤其是公开课,事先精心准备、细密组...

发表评论    
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